在三國中,龐統或許是唯一經歷曹操、劉備、孫權三人面試的高階軍師。

然而三次面試,卻有不同的結果。

透過前來江東探聽訊息的蔣幹引薦,龐士元最先見到的是曹操。

蔣幹被周瑜送至西山庵中歇息時,在庵後聽見讀書之聲,在山巖畔草屋中,見到掛劍燈前,誦孫吳兵書的龐統,「儀表非俗」,換成白話是形容人的儀表非比尋常。許多時候,儀表非俗通常指的是正面的形容,當然此處並未明說龐統相貌,也有可能醜的非比尋常……

而且當龐統自報姓名時,蔣幹立時回應「莫非鳳雛先生否?」

演義上是如此說的:「操聞鳳雛先生來,親自出帳迎入,分賓主坐定。」接著兩人便同觀曹操旱寨、水寨佈置,龐統大大地讚揚一番,說是「孫吳再生,穰苴復出,亦不過此矣」,還說「丞相用兵如此,名不虛傳。」給曹操戴上一頂高帽。便請龐統入帳中,置酒共飲,談論用兵機宜。龐統「高談雄辯,應答如流」,讓曹操深表敬服,慇勤相待。並且,當龐統以說服江左豪傑來降為藉口脫身時,曹操甚至說出「先生果能成大功,操請奏聞天子,封為三公之列。」可以說曹操對龐統的印象極佳。

而且從曹操及蔣幹的反應觀之,此時龐統已具一定知名度。「鳳雛先生」名號也廣為人所知。

但,赤壁戰後,龐統並未因此引起劉備及孫權的注意,加以網羅,直到周瑜亡後,魯肅以自己碌碌庸才,不稱所職,進而推薦龐統予孫權。並大大地讚揚「此人上通天文,下曉地理;謀略不減於管樂,樞機可並於孫吳。」並抬出周瑜及孔明為其背書「往日周公瑾多用其言,孔明亦深服其智。」

孫權聽到這一番話當然是感到高興,並表示「孤亦聞其名久矣」。便請魯肅邀其一見。沒想到「權見其人濃眉掀鼻,黑面短髯,形容古怪。」當場打了折扣,心中不喜,再加上問及「公之才學,比公瑾如何?」時,龐統更是笑曰「某之所學與公瑾大不相同。」這下更惹惱孫權,「因平生最喜周瑜,見統輕之,心中愈不樂。」這下魯肅只好安慰龐統說「公且耐心」,就是要龐統耐心等待時機,未料,龐統低頭長嘆不語。

魯肅問龐統,你有這樣的本事,去哪裡都有人會重用你,那請老實告訴我,你想去哪裡。龐統竟說:「吾欲投曹操去也。」魯肅當然是急忙說這是明珠暗投,並請他往荊州投劉皇叔。

不過,魯肅一方面也是怕曹操多一謀臣,而龐統或許也算計著曹操赤壁一戰敗北後,回頭檢討,一定也明白其所獻連環計必是孫、劉兩方計謀之一環,算帳都來不及了。另外,龐統或許仍存有漢賊之觀念,不肯投效曹操。而另一方面,曹操手下文臣甚多,也未必有其發展空間。於是便轉往最後一位劉備。

未料,龐統見劉備僅長揖不拜,禮貌未做足,加上玄德見統貌陋,心中亦不悅。便隨便加以敷衍:「荊、楚稍定,苦無閒職。」把他丟到東北一百三十里處的耒陽縣去當縣宰。

龐統心理當然不高興,「統思玄德待我何薄。」本來想用才學來打動劉備,不過看孔明不在,只好勉強就任。
不過可是整天喝酒為樂。

直到有人報知玄德,玄德還派動張飛以巡視荊南諸郡為藉口。興師問罪。這裡,演義讓龐士元表演了一齣將百餘日所積公務在半天內解決的本領,唬得張飛一愣一愣的。不過在正史中,龐統則是「在縣不治,免官」,憑著魯肅、孔明薦書及孔明親自推薦,才獲得重用。

小說中,魯肅的推薦書寫著:「龐士元非百里之才,使處治中別駕之任,始當展其驥足。如以貌取之,恐負所學,終為他人所用,實可惜也。」而三國志則寫:「龐士元非百里才也,使處治中、別駕之任,始當展其驥足耳。」並未提及以貌取人之事。

而通篇蜀書龐統法正傳第七中,並未有一語提及龐統相貌異於常人,故小說中特異渲染龐統樣貌,則或許為襯托孔明「身長八尺,面如冠玉,頭戴綸巾,身披鶴氅,飄飄然有神仙之概。」為小說製造效果罷了。

不過,司馬德操曾對劉備言:「伏龍、鳳雛,兩人得一,可安天下。」,劉備得孔明後,便未再尋鳳雛,一來孔明的表現超乎預期,令劉備深感滿足外,二來顯出劉備氣度仍嫌不足,當年劉備躍馬過檀溪後,一路來至司馬徽莊院時,司馬徽問劉備為何至今猶落魄不偶時,劉備推給命運「命途多蹇,所以至此。」當水鏡先生指出劉備是因左右不得其人時,劉備還自滿地說「備雖不才,文有孫乾、糜竺、簡雍,武有關、張、趙之流,竭中相輔,頗賴其力。」直到水鏡先生說他的那些文臣都是白面書生時,還頻辯稱「曾側身以求山谷之遺賢,奈未遇其人何。」又被水鏡以孔子曾說「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」何謂無人。為其點出鳳雛、伏龍兩人,劉備卻還頻頻問這兩人是誰。搞得水鏡只好笑說「好,好。」(這就是KOEI裡,如果沒事去多問水鏡先生話,問到最後他只會頻頻說好…可見也不太耐煩了…),若真的求賢若渴,以兩人的知名度,應不難問出何人。

更何況,水鏡先生的童子初時最大力推薦的人,還是龐統:「一日,吾師父在樹上採桑,適龐統來相訪,坐於樹下,共相議論,終日不倦。吾師甚愛龐統,呼之兄弟。」

對照之後劉備見龐統的反應,實有天壤之別。

或許,龐統也犯了錯誤,正如水鏡先生斥責徐庶所言「公懷王佐之才,宜擇人而事,奈何輕身往見景升乎。」龐統既懷才學,就該學孔明般,架子做足,神祕感做足,三催四請地方出仕。只是當時天下三分,各家班底均大致底定,縱使最缺乏人才的劉備陣營中,也已有孔明坐鎮,若還自矜身價,是否能仍得各方霸主青睞,已是未知數,只能說龐統的出仕缺乏了天時、地利、人和諸多要素,或許也是因此,讓其急於在劉備陣營中建功,證明一己之才,畢竟孔明追隨劉備,在小說中,也已建立不少功勳,而在雒縣一役輕身出戰,為流矢所中,以三十六歲亡故(較郭奉孝三十八歲亡故更為年輕)。

至於孔明為何並未替劉備網羅各方人才,就以周瑜死後,孔明還對劉備說「亮觀天象,將星聚於東方,亮當以弔喪為由,往江東走一遭,就尋賢士佐助主公。」結果,僅留一封信予以龐統,請他自己來荊州外,回荊州後也隻字未對劉備提及(小說中說龐統來時,孔明按察四郡未回),待龐統耒陽縣廢事百日後,方回,小說中還特意營造玄德接入,禮畢,孔明「先」問曰「龐軍師近日無恙否。」既是重要人才,難道未能先修書囑託主公嗎…

關於孔明及劉備的用人,容後再述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yot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